“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这是很多企业多年来的共同体会!
但是,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措手不及,全球经济遭受巨大冲击。
2020年,成为了很多企业的生死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我们希望岁月静好,而现实却波涛汹涌!
也许此时,有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2020年,我的饭碗还保得住吗?
的确,受疫情影响,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狂风暴雨之下,艰难度日.....
但最难的关头,往往是曙光初现的时刻!
危机之下,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站了出来”,为疫情防控起到了极大作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此同时还为大家带来巨大的机遇!
新基建来袭,BATH加码
随着社会经济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与传统基建模式对比的新基建诞生了。在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面对滚滚浪潮儿,各界纷纷积极拥抱其蕴藏的巨大机遇,持续加码。
@百度加码新基建:5年培养AI人才500万,10年后服务器数量超500万台
6月19日,百度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超过500万台。
这意味着百度的数据中心能够提供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是当今全球可统计的top 500超级计算机算力总和的7倍。
当天,百度还宣布未来5年预计培养AI人才500万,为中国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提供AI人才保障。
另外,百度5月28日官宣,其全球AI专利申请量已超1万件,其中中国专利7000多件,继续位列中国第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里云加码2000亿元,“出征”新基建
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投入2000亿元加码新基建,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并声称对未来有信心,对数字经济有信心。
目前,阿里云已在全球21个区域部署了上百个数据中心,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管理的服务器规模达到百万台。
另外,在6月9日的阿里云峰会上,完成全面上云后的阿里拉开全新的技术序幕:全速重构,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为做深基础、做厚中台、做强生态。同时重磅发布系列云、大数据、AI等技术产品。
最后,阿里云还表示:我们还缺 5000 人,约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腾讯宣布投入5000亿,发力新基建
5月26日,腾讯宣布未来5年投入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重点投入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是重点投入领域。
并结合产业技术创新需要,重点投入基地、中心、园区等方面的建设。积极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加强产业研究和人才培养。
腾讯20多年来,在AI领域的技术积累,使得腾讯在相关领域拥有强大的能力,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6500项人工智能专利,有超过800篇论文被国际顶级AI会议收录。
另外,腾讯首次公布AI新基建“一云三平台”架构。即基于腾讯云为AI提供强大的底层算力资源,“三平台”则包括算法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开放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华为为新基建打造强大引擎,加码数字经济建设,进而有为
华为在5G通信领域,具有领先全球的优势。其加码新基建的战略重心在商用5G 、华为云、计算(鲲鹏+昇腾算力底座)、AI (普惠AI)等方面。
当前,以5G、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全球经济腾飞的新引擎。华为将通过持续创新,让华为云成为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的一大助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
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将华为云、人工智能与工业行业知识结合,打造EI工业智能体。同所有工业企业一起,将数字化、智能化的能力融入到生产中,提升整个行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基建火了,到底为何物?
实际上,“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
我们知道,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铁路、公路、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即我们熟知的“铁公基”。
基础设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模式的不断进化升级,原有基础设施开始难以满足社会高效运作的需求,于是“新基建”的概念应运而生。
不同于传统基建的“铁公基”,新基建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自今年3月,中央多次进行“新基建”部署,“新基建”成为经济发展中重点,成为疫情下保就业、促增长的重要战略方针。
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热词。
但在那时,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范围,在中央相关文件中并没有给出十分明确的定义,倒是有一批官方媒体发出了声音。
不过,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定义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在此之后,国家发改委划定了新基建范围,让我们对“新基建”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4月20日,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为:信息、融合、创新三大领域
1.信息基础设施
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2.融合基础设施
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3.创新基础设施
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改委还特别指出,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另外,在今年“两会”,备受关注的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加强“两新一重”建设。
新基建浪潮滚滚而来,全国各地陆续加速“新基建”项目投资和落地。数据显示,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建设计划。
这预示着接下来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建设,即将掀起新一轮数字化智能经济浪潮。
数字化智能时代,加码自身正当时!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产业各方都在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迎接智能升级,持续创新,力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新基建浪潮来袭,无疑将推动数字化智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在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指出:现在,全球正迎来新一轮创新红利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智能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
@国际教育专家、凯文国际学校校长徐涛说:13年内,8亿个工作机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规模将是互联网的10倍。
@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0》报告指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已经步入融合产业部门主导的新阶段。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于7月9日至7月11日召开,大会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
围绕AI产业融合、开放生态、智慧互联及融创资本等话题,讨论人工智能为产业经济带来的新动能,展望智能时代世界经济复苏的新机遇。
聚焦和探索人工智能最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围绕下一代人工智能新范式、人工智能算法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等话题展开分享与讨论,描绘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路线图。
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在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也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将成为数字智能化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说到这里,让我们试想一下,假如在这一次疫情来临之前,我们就已经进行了AI产业融合、实现了智慧互联。
那么,对于武汉这个人口达到千万级别的城市,如果武汉的每一个市民的情况都被掌握,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精确追踪,每一个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么我们这次处理起来会更加井然有序,而这就是智慧城市、万物互联的价值。
诚然,未来我们仍需努力,唯有早日实现“智联世界,共同家园”,才能在面对新冠这样“黑天鹅”时,有绝对的底气!
因此,在疫情之下,数字化智能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疫情,政府、企业认识到数字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很多事情本来是需要三五年的发展过程,如今很可能在一年之内就完成转换。
可见,“哪里越有危机,哪里就越有机会”,说得是一点都没错!
在今年新基建大背景下,各界开始向数字化智能转型。以5G作为新基建基础通信网络,以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底座技术,以云服务作为输出窗口的新基建,将助力各界部署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企业不仅有能力获取到无限的数据,也能从中洞察未来,实现快速创新,形成未来核心竞争力。
种种现象表明,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技术的万物智联时代,已成为大势所趋,将全面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
未来,中国的科技发展将会异常迅猛,各个行业的公司都将转向科技公司。由此产生的则是,各企业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
所以,对于处在转型期的每个人来说,学习一门火热的技术为自己加码,才是快速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一点对于已有两段工作经历的王同学来说,就很有远见,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看得见风口的先知先觉。
@王同学:他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年的疫情,让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等新技术服务于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等,融合进入各行各业,让他坚定了投身人工智能的想法。
“职业前景很广阔,工作选择也更多,尤其是行业薪资水平非常吸引人。”他总结到。
目前,他正在参加一个线上“嵌入式人工智能”培训课程,一方面由于现在很多 AI、5G的落地,都离不开嵌入式AI,这是一项必须储备的基础技能。
另一方面是由于在人工智能领域,完成落地应用需要实践基础,培训班的项目实践更加贴合当下市场的技术需求......
不仅仅是在职人员,生活在新时代的这届考生,对于大学专业的关注也“颠覆”传统。
数据显示,国家强基计划实施,2020年十大热搜专业中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位列热搜专业前五,各类“科技范儿”十足的新兴专业更受热议和追捧,技术改变生活,大势已不可逆转!
科技赋能,华清远见一直在路上!
华清远见16年深扎高端IT人才培养,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嵌入式人工智能、5G物联网、Python人工智能等高端课程,已形成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软硬件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成功入选人工智能高精尖产业培训项目,助力人才培养及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深受企业、高校、学员欢迎的高端IT职业培训机构,华清远见凭借的不仅仅是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和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更得益于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上的大力投入,对IT人才培养工作的前瞻性布局。
华清远见服务始终如一的教学品质,业界首屈一指的研发实力,前沿创新的学科技术方向,大厂讲师团队的实战教研经验,5000+合作企业的高薪就业保障团队,共同将华清远见锻造成为业界认可的“高端IT职业培训品牌”。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2006年,华清远见成立研发中心,旨在全面提升公司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为公司高端IT人才培养创造技术条件。
目前,华清远见研发中心拥有10余种实训套件与智能产品,100余套自主研发实验设备,为全国300余所高校提供了国内领先的实验室整体建设服务,始终满足并不断超越市场需求。
华清远见自主研发的智能小车、智能仓储、AI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10余种智能产品及实训系统,广泛应用于项目教学,且根据企业需求进行高频率更新,可为学员提供5大方向、50余个企业级项目开发实训项目。
作为持续投入技术创新研发的IT培训机构,华清远见始终非常重视自身专利的硬核实力积累。截止目前,华清远见已经累计荣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达40余项,并且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硬核实力,赋能人才培养
在专注技术创新的同时,华清远见始终专注于IT开发人才的培养。
华清远见发展至今16载,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成立12个直营中心,并形成线下面授、在线教育、双师教育的全体系教育模块,先后有20余万学子成功从华清远见毕业后高薪就业。“培训+研发”的双引擎优势,让华清远见成为IT教育行业的硬核实力品牌。
在高校合作、产教融合领域,华清远见已连续两年成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企业,为高校提供师资/教学/实验室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已有400多个项目立项获批立项。同时,华清远见在线教育平台创客学院,也成功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教学资源名单”,并全面启动"百万课程高校助学计划"。
在企业合作领域,华清远见全面布局,形成了包括“企业内训、名企课程及认证合作、企业人才推荐/招聘合作、企业项目外包开发合作、企业大咖技术分享合作”等成熟的企业合作模式。
秉承“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以硬核实力赋能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为企业输送实战型人才,也为企业未来转型升级的竞争力积蓄了人才力量。
我们坚持,作为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做良心教育、专业教育。
我们坚信,万物智联是科技发展大势,也是未来人才需求趋势。
新基建,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所在,也是科技人才大显身手的舞台......
智能化时代已至,乘风破浪会有时。加入华清远见,和我们一起全力以赴。抓住2020人才风口,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