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024程序员节专栏

计算机和互联网诞生史 时间:2018-10-15      来源:华清远见

一.数字女王:阿达•洛芙莱斯

(阿达•洛芙莱斯•美美哒)

整个计算机发展的历史都起始于一位女性在1843年发表的科学笔记。这位女性的名字是阿达•洛芙莱斯(Ada Lovelace),著名英国诗人拜伦的女儿。与拜伦激情狂热叛逆的性格相反,阿达的母亲理性、冷静,并且精通数学。在拜伦婚后不轨行为导致婚姻的结束后,母亲便带着女儿远离了拜伦。为了防止女儿被其父诗人的疯狂基因遗传,母亲认为数学是最好的解药,于是亲自教阿达研修数学,并带她参加科学家的沙龙聚会。

  

(查尔斯•巴贝奇和后人根据其笔记做出的分析机)

正是在这样一次聚会上,18岁的阿达遇到了当时的数学奇才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巴贝奇不仅是数学奇才,而且动手能力极强。他发明了许多机器,在那次聚会上,他向众人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可以解多项式微分方程的“微分发动机”(difference engine)。阿达立刻就窥见其内在的精美,下决心拜师进一步钻研数学。之后,他们在一起合作发明了“分析发动机”(analytical engine),其中许多灵感来自当时新出现的自动织布机。正是在此合作期间,阿达翻了巴贝奇在意大利国会的演讲,介绍“分析发动机”的原理。为了把演讲的内容解释清楚,译阿达写了将近两万字的译者笔记,这几乎是原演讲稿两倍的长度,最后发表在《科学历史》期刊上。正是这篇笔记,成为奠定整个计算机、互联网、乃至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阿达也因此青史留名。

遗憾的是,超前的分析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任何资助,他们甚至不得不将自己的财产投入进去,可即便如此,贫困交杂和无休止的脑力劳动,让阿达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852年,怀着对分析机成功的美好梦想和无言的悲怆,一代巾帼数学奇才魂归黄泉,香消玉殒,去世时年仅36岁。阿达去世后,巴贝奇又默默地独自坚持了近20年。晚年的他已经不能准确地发音,甚至不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他仍然百折不挠地坚持工作。

尽管在阿达与巴贝奇有生之年,他们都没能做出梦想中的分析机,可是他们洒下的种子在百余年后开始生根发芽。193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布什(Vannevar Bush)造出了第一台Analog电子机械计算机,取名为“微分分析机”(Differential Analyzer)。这台机器更加明确了计算机的原理和目的,包含四个重要方面:数字化、二进制、电子化、通用性。其中,通用性指的是计算机并不只用于数学运算,也可用于对各种符号的操作,包括词语、音符、图像、数字等。

二、计算机界的1937年

1937 年,艾伦•图灵(Alan Turing)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一篇关于可计算数字的论文,坚定了他对自己想象中的“逻辑计算机”(logical computing machine)的信念,该机也在后来被人们称为“图灵机”。

  

(艾伦•图灵和虚拟的图灵机)

同年,在麻省理工攻读硕士的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在布什手下工作并对“微分分析机”极其着迷。暑期他去贝尔实验室实习,观察到电话接线的原理其实与微分分析机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逻辑运作),于是在布什的鼓励下,写下一篇论文。图灵阅读该论文后,深受启发,觉得这与自己关于人类通过逻辑运算的理念十分相似,因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机器可以运用逻辑的话,就有可能像人类一样思考。

(克劳德•香农)

还是在同一个夏天,在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的霍华德•艾肯(Howard Aiken)被繁琐的数字计算搞得头疼,提议校方造一台更加有效的计算机来解决问题,校方建议他去找一找当年巴贝奇的“微分发动机”,当时被储藏在哈佛科学中心的阁楼上。当他找到“微分发动机”时,大为兴奋。之后他请求学校和IBM 拨款建造一台现代微分发动机,学校没有答应,但IBM倒是挺支持的。之后,艾肯离开哈佛去海军服役,两年后回校,IBM 已经造出了计算机Mark I。艾肯说服海军购买了此机,并命他为主管。这是一台重达五吨,长近30 米,宽约18 米的巨无霸,它虽然是数字化的,但不是二进制,做一道乘法题需要耗时六秒。

1937 年,还有一位对数字化计算机着迷的科学家,名叫文森特•阿特纳索夫(Vincent Atanosoff),时任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他觉得自己可以造出这台计算机,但是对几个细节想不清楚,十分焦虑。为了稳定自己的情绪,他开着自己的新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不知不觉就穿过密西西比河开到了伊利诺伊州。当他停车走进一家小酒馆坐下后,感觉平静了许多。随后他灵感突现,在餐巾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想法:用真空管回路来做加减并且把结果储存起来。这台计算机在1942 年完全建成,大小如同一个写字台,里面大约有300 个真空管,一秒钟可以做30 个加减运算。但之后他应征去海军服役,被分配到华盛顿的军械实验室研究与原子弹相关的项目,从此就再也没有时间去理会这台计算机。这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计算机从此就存放在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地下室里,无人问津。

 

三、第一台计算机

偶然发现这台被计算机的是一位名叫约翰•摩奇立(John Mauchly)的物理学家。1940 年冬天在费城召开的学术会议上,他偶遇阿特纳索夫。两人一拍即合,阿特纳索夫邀请他有空去观看他的实验室。次年夏天,摩奇立成行,待了四天,观看了正在建造过程中的真空管计算机。之后他去宾州大学学习电子课程,更坚定了要建造这台计算机的决心。后来巧遇一位心灵手巧的实验室老师埃克特(J. P.Eckert),二人联手,呼吁正卷入二战的美国陆军来赞助计算机的建造。战争的需要催生了很多发明,计算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提案得到了美国战争部的支持,并给了这个项目一个令人难忘的名字: ENIAC(电子数字整合计算机的英文缩写)。这台计算机于1945 年11 月正式建成,可以在一秒钟内完成5000 个加减运算。这台机器重约30 吨,内有17468 个晶体管,体积大约有一个三居室那么大。可其实在1943 年便已经有一个真空管计算机秘密建造完成了,那就是由英国政府组织赞助,在图灵带领的团队下建成,后来著名的“巨人”计算机。这台计算机虽然是电子化、数字化、二进制的,但其主要使命是破译二战时期德军的密码,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通用性计算机。

(巨人计算机)

 

四、创新,常常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计算机呢?从历史的脉络中,这个“谁”不是一个单数,而是一个复数。就如创新这件事本身一样,它常常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群人中需要有理论家、有眼光长远者,也需要有动手能力强的实干家、有工程师。而且他们需要站在彼此的肩膀上,不断地向上攀升,才能够达到今天的高度。这还不限于计算机的发明本身,其后的发展、演变,包括硬件材料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行业的诞生、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段历史中的人物离我们要近一些,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比如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肖科力(William Shockley),诺伊斯(Robert Noyce),盖茨(Bill Gates),乔布斯(Steve Jobs),安德森(Marc Anderseen), 凯斯(Steve Case),佩奇和布林(Larry Page & Sergey Brin)等。是他们的努力,才构成了如今这个多姿多彩的数字时代。

最后再引用数字女王阿达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是她靠着天才般的想象力,将数字时代从蒙昧里解放出来,而依托着想象力存在的创新,也影响着一代代IT精英,不断开拓着前进的道路——

“想象力是把不同的东西,事实、想法、理念,用新的、原创的、变化的、无休止地整合起来的能力”。

上一篇:改变世界的IT大佬 竟然全是程序员出身

下一篇:没有了

戳我查看2021年嵌入式每月就业风云榜

点我了解华清远见高校学霸学习秘籍

猜你关心企业是如何评价华清学员的

干货分享
相关新闻
前台专线:010-82525158 企业培训洽谈专线:010-82525379 院校合作洽谈专线:010-82525379 Copyright © 2004-2022 北京华清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5225号-5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2025203号

回到顶部